首页| 资讯| 地市| 要闻| 社会| 国土| 艺术| 教育| 旅游| 文化| 美食| 财经| 汽车| 科技| 体育| 健康| 房产| 军事| 图说| 视界

慈善法禁止个人公开募捐,个人还能发朋友圈求助吗?(图文)

2016-09-03 12:37:24 记录郑州 报道河南 去GooGle找 去BaiDu找 关闭本页

 0.jpg

       从2004年起草到2016年人大通过,足足用了12年的《慈善法》终于实行了!随着新慈善法的出台,讨论声音不断,当然最受关注的话题便是个人公开募捐被法律禁止。也就是说,如果你敢随便在网上发起的个人募捐,那就是违法!

  抛开慈善法有关公募权、税收优惠等等这些深有影响的举措,个人真有急事进行网络个人求助,合法吗?还可以朋友圈发布个人求助信息吗?新《慈善法》下,个人到底该如何求助?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由于网络募捐的低门槛和虚拟性,募捐活动经常会真假难辨,以往的公开募捐存在着极大的灰色地带,比如在天津爆炸事件后冒充受害者的微博骗捐、知乎“女神”假患绝症诈捐以及电视广播等媒体渲染过度悲情如杨六斤事件等事件屡屡发生,公开募捐平台在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民众的善心极易被少数心术不正之人利用,慈善立法经历十载终于面世。

  《慈善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这也就意味着个人不能通过网络发动募捐。

  无论是不是公众人物,只要以个人名义发起募捐,都属于违法行为。如有人在朋友圈或微博上发帖,以个人名义为山区贫困儿童募集学费,或者为陌生病人筹款治疗,这种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行为都被《慈善法》明令禁止。

个人募捐≠个人求助

  这一法规无疑会堵住个人募捐的乱象,但也有些人担忧禁止个人网上募捐可能会堵住困难人群网上求助。

  其实这种担忧其实没有必要,这是把禁止个人网上募捐误解成了禁止个人网上求助。需要注意,个人募捐和个人求助是两个概念,被法律明确禁止的,是个人募捐。

  个人募捐,是个人通过互联网发起募捐活动。比如,我周围有一个朋友,家庭困难或者重病再生,我帮他在互联网进行募捐,这样的活动叫做个人募捐,因为涉及到资金监管和去向和信息公开问题,要禁止。

  个人求助,是个人遇到困难,求助社会给予帮助,是为本人、家庭成员或近亲属进行求助,比如说发微信求助。为自己募,不是慈善。比如,遇到困难了,写一张纸放在马路上,让过路的好心人帮帮我。实际上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实质就是为了自己。民政部官方也从主体、目的和法律关系三个角度阐述了两者的区别。

  所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慈善法没有禁止个人求助,慈善法没有禁止个人求助,慈善法没有禁止个人求助。

网络个人求助属正当行为

  个人遇到困难了,家人遇到困难了,个人向社会募集一些钱来解燃眉之急,属于合法行为。所有有困难的人都可以通过“求助”的方式获得帮助,民众仍然可以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求助声音,这是公民的权利不会被剥夺。

  在这一点上,应当读懂法规的真实含义,不能误解。当然,如果求助内容本身涉嫌造假,那就另当别论,这有可能变为诈捐,触犯诈骗罪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是慈善法所不允许和要惩处的。
  《慈善法》所体现出来的人情味与民意含量,令人欣喜。其中,关于不禁止个人求助就是很好的印证。爱发于心方为善,法为善制方可为,将个人募捐的乱象规正,为慈善事业的生长预留一块自由、洁净的沃土,这是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也是法治社会应有的作为。


 “小慈善”扩展“大慈善”


  《慈善法》首先对慈善的范围作了扩展。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慈善主要是指扶贫济困救灾等“小慈善”,这是我国慈善事业的基础和重点。而如今,根据《慈善法》第3条规定的“大慈善”概念,即现代慈善,还包括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保护环境等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除了慈善的概念扩大以外,慈善组织的范围也得到了扩展,包括基金会、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即“民办非企业单位”。“9月1日以后,社会服务机构可以依法通过相应的登记和认定程序,成为慈善组织,并在认定的2年后可以公开募款。”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马仲器律师介绍。

  

  “只要符合公共利益的活动都算做慈善。这等于说,慈善就是民间做的公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团认为,“慈善是靠民间而不是靠政府,是靠大众而不是靠大款,我认为这是慈善法最重要的亮点。”

捐赠可享受税收优惠

 

  捐赠财产是无偿奉献行为,应当受到鼓励和提倡,许多国家都对慈善捐赠给予必要的优惠,其中最主要的是税收优惠,尤其是在所得税方面的优惠。

  根据企业所得税相关法律规定,企业捐赠当年的税前扣除额需要在比较捐赠额与年度会计利润的12%大小之后才能确定,也就是说,如果捐赠额大于企业捐赠当年年度会计利润的12%,则依据年度利润的12%扣除,如果小于12%,则依据实际捐赠额扣除。

  但是如此可能造成的问题是,如果企业当年年度会计利润相对较小、捐赠额相对较大,则无法享受扣除。于是新《慈善法》规定,

  如果当年的捐赠额大于当年年度会计利润的12%,因而无法将捐赠额全部从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度中扣除时,企业可以将之前未享受税前扣除的捐赠额向后累计结转三年。

  虽然,慈善捐赠是自愿行为,但捐赠承诺一旦做出,捐赠人就必须履行捐赠义务,这也是新《慈善法》的新亮点。

  “捐赠人一旦公开宣传报道,或签订捐赠协议,就与接受捐赠的慈善组织形成了债权和债务的关系,诺而不捐者需要强制履行交付捐赠财产的义务。”马仲器介绍。

  然而,《慈善法》第41条也规定了可免责的情况:

  “如果在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公开承诺捐赠地或书面捐赠协议签订地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投稿合作邮箱:Anln@Foxmail.com   详情请访问大河网:http://henan.dahew.com.cn


来源:法制网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河南新闻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河南新闻网:XXX(署名)或河南网:XXX(署名)”,除与河南新闻网或河南南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QQ2956044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新闻
  • 地方
  • 教育
  • 旅游
  • 财经
  • 汽车
  • 环保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豫ICP备09001867号 河南新闻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