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地市| 要闻| 社会| 国土| 艺术| 教育| 旅游| 文化| 美食| 财经| 汽车| 科技| 体育| 健康| 房产| 军事| 图说| 视界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图文)

2016-07-02 17:29:53 记录郑州 报道河南 去GooGle找 去BaiDu找 关闭本页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北宋。

0.jpg

  北宋时期,开封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艺繁荣,商业发达,开封城云集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艺术家和大量的商人,为世俗文艺的创作、生产、流通打下了基础。此时,逾百万人口的庞大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展,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加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将中国雕版印刷业推向繁荣。自此,此前已产生的年画也由手工绘制转向刻版印刷。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门神在宋代称为“纸马”“纸画儿”。打开《清明上河图》会看到,“王家纸马店”门前门神画“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清晰可辨。

  北宋门神画在中国绘画史上首开了木版年画的先河。

  据记载,当时东京城木版年画的印刷和销售盛况空前。不仅民间作坊遍布京城,就连宫廷也主持开办年画作坊,官办与民办作坊的融合,使木版年画的发展成为必然。北宋末期,由于金兵入侵,京城沦陷,繁荣的市井文化逐渐萧条,大量年画艺人流落江南。明清时期,朱仙镇河道四通八达,随即成为中原的商业重镇,木版年画在繁荣的商埠迅速恢复,买卖兴隆,声名大振。据载,当时朱仙镇从事木版年画这一行业的有300余家。

  成也河道,败也河道。清末时,由于朱仙镇河道阻塞,航道不通,木版年画与其他商业都日趋萧条。

  民国时期,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迎来又一个繁荣的高潮。当时,年画作坊有很多家,著名的老店有汇川、振源永、云记、鸿记、天福利、万通、晋涌泰、天兴德、德盛昌、天义德、天成德、大天成、二天成、得源长、万盛、三成义等,数千人从事木版年画生产,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地的客户纷至沓来,木版年画生意十分兴隆。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曾一度作为封建迷信的代表,受到打击和压制。郭太运回忆,当时木版年画是不存在的,尽管国家没有明确禁止印刷年画的印制买卖,但在原料采购上增加了许多限制。

  但是,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辉煌随后就得以延续。

  风格独具魅力非凡

  古色古香的南书店街路东,坐落着一家独特的民办博物馆——开封年画博物馆,馆长任鹤林先生,是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6月24日下午,记者在这里见到任鹤林先生时,他正操持着木刻刀刻制年画版。学美术出身的任鹤林,酷爱着这项传承千年的艺术。他说,最近这些天他往返于开封和北京之间,都是因为年画的事。他参加木版年画学术活动,和著名专家薄松年交流,接待清华大学的参观者,忙得不亦乐乎。

  忙里偷闲,任鹤林先生以满怀深情的讲述,带领记者回顾了开封木版年画的光辉历程。记者最感兴趣的,是任鹤林讲述中重要的一个“亮点”。

  还是因为年画的事,上世纪80年代,任鹤林曾慕名拜访著名版画家刘岘。经刘岘介绍,任鹤林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他的目的,是观赏、拍摄这里珍藏的26幅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些年画,是上世纪30年代刘岘赠送给鲁迅的。鲁迅非常喜欢这些年画,并且把这些年画当做自己的重要收藏品。鲁迅评价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鲁迅的评价,对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风格作了一个高度准确的概括。

  据记者了解,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千百年来,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世代承袭、师徒相传留传至今,其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首先,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雕版十分关键,始终保持着中国传统线描绘画的笔锋和力度,同时厚重朴拙,体现木版年画的韵味。可以说,一块雕刻,就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在色彩方面,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以黑、黄、红、丹、绿、紫6色为主,印制时先淡后浓,依次套印而成。高档年画与神像画人物之眼眸、胡须、服饰需加套水墨、金粉,套色多达9遍。

  有人观赏之后,大发感慨地描述: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刀与版的对话,色与纸的对话,更是年画艺人与传承在对话,人与岁月在对话……此语不虚。

  多措并举做好保护、传承、开发

  新中国成立后,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经过了短时间的沉寂之后,很快重绽昔日辉煌。

  1961年,政府开始恢复和发展木版年画,成立了“开封市朱仙镇年画生产合作社”;1983年,省新闻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准成立“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社”;1986年,在开封市旅游局和朱仙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朱仙镇成立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社”,担负起了对木版年画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的成立,标志着木版年画有了传承、发展的机遇,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有了一个专业性的机构。1987年,开封市社科联批准成立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会”;2003年,朱仙镇被国家授予“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称号;2004年,开封博物馆成立“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保护中心”;2006年5月,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时,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非凡价值,越来越多地得到呈现。

  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当年,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参加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并获金奖;参加中国中西部工艺精品博览会并获金奖;通过河南商业厅获出口资质;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社被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命名为“河南省文物复仿制品研究开发基地”;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社被中原工学院、中原影视学院、郑州轻工学院定为美术、影视实践培训基地;印制出版了《朱仙镇木版年画故事集》《朱仙镇木版年画长卷》等传统年画作品,由冯骥才主编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出版,在全国发行……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后继有人。目前,郭太运为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任鹤林、张廷旭、张继中、尹国全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蔡瑞勇、郑海涛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在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开发方面,我市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对这一非遗项目的保护。同时,我市积极做好传统年画传承的基础工作。组织对全市传统年画的搜集、登记、建档,传承沿袭传统年画的手工制作技艺,恢复了开封历史上有名的天成、天义德、万同、德源恒等11家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老字号”,并组织一些年画生产作坊,注册了自己的传统年画商标。我市还在朱仙镇建立了中国木版年画博物馆,目前,该博物馆内收藏有明代年画雕版2块、清代雕版23块、民国时期雕版28块,馆内还首批接受到日本友人捐赠的中国清代以来的木版年画1055幅、2块清代双面年画古雕版和相关研究资料。

  色彩斑斓的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散发着恒久而独特的魅力,是千年古城开封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元素。

  近十几年间,在开封博物馆一楼北厅,参观者经常会见到一位年逾九旬的老者,他精神矍铄、和蔼可亲,在慢条斯理地指导徒弟学习一项传承千年的传统手艺。参观者经常会好奇地过来问长问短,当了解到老者的身份和他从事的行当后,他们往往满怀崇敬地啧啧称赞。

  这位老者是91岁高龄的郭太运先生,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传承的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被称为中国木版年画的开山鼻祖,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著名的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木版年画,都受到它的影响。


   投稿合作邮箱:Anln@Foxmail.com   详情请访问大河网:http://henan.dahew.com.cn


来源: 开封日报   责任编辑:     

河南新闻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河南新闻网:XXX(署名)或河南网:XXX(署名)”,除与河南新闻网或河南南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QQ2956044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新闻
  • 地方
  • 教育
  • 旅游
  • 财经
  • 汽车
  • 环保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豫ICP备09001867号 河南新闻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